政策解读

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链迎重大利好!

2023-08-10

中国迎来了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指南。

D74B465A1BC3E92BE046B1F9952E33B7.jpg

8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国家标准委、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下称《指南》)。

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业内人士表示,“六部门联合发布《指南》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整体的研发和技术进步,为今后产业大规模发展做好准备,避免一些盲目投资,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南》出台背景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共有加氢站385座。其中,在营加氢站280座。新增加氢站数量、在营加氢站数量、加氢站总数这三个指标都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在氢能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如氢能安全问题关注度高,以及氢能行业标准体系亟待完善、氢能投资和运行成本高、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慢等。

此次政策的出台将会对氢能行业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影响。

产业角度看,此次《指南》的发布将有利于提升氢能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安全水平,降低氢能事故的危害。

市场角度来看,《指南》能够提升产业链中企业的协同性,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国际层面看,氢能标准制定有利于增强中国作为氢能大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指南》解读

《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按照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了20个二级子体系、69个三级子体系。

《指南》提出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

在基础与安全方面,主要包括术语、图形符号、氢能综合评价、氢品质、通用件等基础共性标准以及氢安全基本要求、临氢材料、氢密封、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氢安全通用标准,是氢能供应与氢能应用标准的基础支撑;在氢制备方面,主要包括氢分离与提纯、水电解制氢、光解水制氢等方面的标准,推动绿色低碳氢来源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在氢储存和输运方面,主要包括氢气压缩、氢液化、氢气与天然气掺混、固态储氢材料等氢储运基本要求,容器、气瓶、管道等氢储运设备以及氢储存输运系统等方面的标准,推动安全、高效氢储运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在氢加注方面,主要包括加氢站设备、系统和运行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推动加氢站安全、可靠、高效发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在氢能应用方面,主要包括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氢气锅炉、氢燃气轮机等氢能转换利用设备与零部件以及交通、储能、发电核工业领域氢能应用等方面的标准,推动氢能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安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

《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行动和国际标准化提升行动等“两大行动”,提出了组织实施的有关措施。

氢能机遇关注

今年以来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氢能相关支持政策频发。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30个省份及直辖市已发布氢能发展相关政策方案。其中,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的共有5个省份,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的共有4个省份,其他大多数省份地区均将氢能相关发展规划纳入未来发展计划中。

对此,氢能从业者表示:“多项支撑政策的出台,为我们全身心投入这个行业奠定信心。”政策的发布释放了积极信号,让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氢能赛道,尤其是中石化、中石油、三峡集团等大型央企在氢能产业投入加大,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氢能产业发展正在驶入“快车道”,产业链各环节降本趋势表现明显。

目前,我国全方位发展氢能产业链,并且将大力突破上游“制-储-运-加”环节,未来将使得上游环节成本大幅下降,有助于氢能源下游产品应用普及,根据机构测算,在中性条件下,到2030年我国“制-储-运-加”领域的市场空间将达到3700亿元左右。

Copyright © 2022 - 湖北碳链科技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8968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