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重要的动力是对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可以促进形成碳交易市场双规推进,形成刚性规则与柔性机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最大范围地调动全社会力量减排,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重建CCER还有望给农业从业者带来额外收益。然而实际上,听起来高大上的CCER离农业并不遥远,它的主要项目是:回收利用猪粪便、禽畜粪便、畜禽粪便,这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我国的碳汇类型非常丰富,比如福建省在推广茶叶固碳技术的同时,还让农民在种茶卖茶的同时,赚茶园吸收二氧化碳的钱。张仕元认为,随着国内清洁能源发电,分布式光伏,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等新型减排业态的蓬勃发展,中国的CCER市场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已有的CCER方法学的基础上,市场主体也会开发出更好地适用于新业态的方法学。平衡供求是关键。

然而,CCER市场重开的路径目前仍在路上。宋向清认为,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碳市场供给和需求两端均无法适应扩容后的碳市场交易要求,都存在扩围增量,均衡适配问题。从供应方面看,目前市场上CCER存量缺口已经存在,碳市场扩容后,CCER可能存在一吨难求的现象;从供给方面看,核证碳减排项目涉及的行业有限,核证减排量有限,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随着CCER的不断推进,供与求的不平衡,会进一步影响碳交易,制约碳市场的发展,宋向清说。另外,CCER与其他减排工具的协同机制也在相互重叠与冲突。例如,风电、光伏项目的电力收购,目前在市场上不具有任何竞争性。宋向清建议,应尽快完善CCER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市场交易标准,优化配额规模测算,规范市场交易价格,进一步激发供需两端企业交易积极性。同时,应尽快将建材,钢铁,有色等高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最大化发挥CCER的市场交易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自主自愿地参与CCER市场交易活动。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组织修订《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制减排交易市场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参与各方权责,统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平稳启动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