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快讯

2024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碳足迹”

2024-02-04

近期,省级两会密集召开,多地公布2023年成绩单,并对2024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energy-1989341_1280.jpg

根据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的重点工作中,多地都提到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碳链科技注意到,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碳足迹”成为高频词。

部分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碳足迹”

01
上海

支持重点行业探索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认证评价,淘汰落后产能450项。

02
广东

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试点,扩大碳排放交易与绿电交易规模。

03
四川

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开展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深化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04
海南

探索建立海南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标准,开展碳标签试点。持续建设碳普惠应用场景。

05
山西

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工作。实行企业碳排放监管核算。

06
云南

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试点示范。创建6个零碳园区。

07
河南

落实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碳标签认证制度,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

部分省市2024年双碳重点工作


北京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推广绿色建筑,抓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创、人人共享的绿色家园。


黑龙江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提高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重点企业用能管理,杜绝“两高一低”项目上马。推进森工集团碳汇交易试点,深化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碳汇总量测算工作,培育碳汇项目,促进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吉林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碳市场建设,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省。加快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全面推广绿色制造。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快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建设。


辽宁

坚决打好低碳转型持久战。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沈阳、大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推进钢铁、石化、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辽阳建设再生铝加工利用基地。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支持沈阳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地。全力推进风电、光伏规模化开发利用,发展壮大氢能产业集群,稳步推进徐大堡、庄河核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朝阳、兴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沈阳、大连先进储能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省。


河北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化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完善钢铁行业碳排放“双控”措施。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抓好排污权交易改革,健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好雄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服务场所。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燕赵大地更加美丽宜居,让良好生态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天津

加快绿色化转型。鼓励新能源企业、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参与企业绿色化改造,以绿色标准促进企业有序实施清洁化生产和节能降耗改造,新创建20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重点建设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绿色石化产业聚集区,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服务,建设南港绿色石化科创中心,推动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投产,提速建设渤化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天津石化炼油提质改造等项目,推进恒河、新和成等精细化工项目落地。组织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绿色低碳产业资源,推动绿创园、天津软件园建设,统筹绿色低碳经济和城市建设协同共进。促进融合化发展。围绕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航运物流服务、商务会展服务等,引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工作,鼓励更多经营主体拓展标准制定、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态。推动华为、360科技、中关村“硬创”空间、万帮数字能源等,更好赋能各类中小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河南

全面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开展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个,打造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加快公转铁、公转水,到2025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引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落实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碳标签认证制度,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


山东

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成渤中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等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推进潍坊、泰安、枣庄等抽水蓄能和临沂光储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建成肥城盐穴压缩空气、寒亭电化学储能等项目,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绿电生产样板区。“一业一策”推进高碳行业减排,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0家、绿色工业园区20家。完善废钢铁、废铜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抓好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深化近零碳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烟台建设丁字湾国际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区。支持东营打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安徽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行动,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支持淮南等地开展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立健全分市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推进全省“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增强能源保供基础能力,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222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扩面提效。“一企一策”实施重点企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建设一批零碳产业园。持续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盘活低效用地4万亩以上。广泛开展“美丽安徽我是行动者”活动,在全省营造人人减碳、人人节约、人人呵护碧水蓝天的风尚。


江苏

加快建设美丽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加快构建长江水生态考核评估体系,持续推进长江水生态系统修复,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长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等专项行动,确保长江江苏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加强上游洮滆片区治理,突出抓好湖西地区入湖河流和涉磷企业整治,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底泥清淤等工程,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抓好洪泽湖、骆马湖等重要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建立全过程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大力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扎实抓好新污染物治理。深入实施噪声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


上海

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上海。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城市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鼓励重点企业开展氮氧化物超量减排。开工建设26座雨水调蓄池,加快建设白龙港三期、合流污水一期复线,建成泰和污水厂扩建工程,持续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雨污混接排查。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300个惠民回收服务点,加快建设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新建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着力降低电力峰谷差。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支持重点行业探索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认证评价,淘汰落后产能450项。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浙江

聚焦聚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深化美丽浙江建设,让绿色成为浙江最动人的色彩。

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统筹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电源项目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绿电装机占比85%;新投产电源项目装机1200万千瓦。加强能源供需运行调度,做到有能可用、应保尽保。深化电力、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绿电交易机制。

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确保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5微克/立方米,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加强噪声污染治理,推进“宁静小区”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支持省级以上园区开展新一轮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低(零)碳园区、工厂、农场。


江西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实施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科学有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37%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再生资源清洁回收、资源化利用和集聚发展,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福建

2024年,福建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支持南平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支持三明、龙岩、南平建设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新型储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积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支持漳州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践,真正把绿色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广东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围绕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布局发展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试点,扩大碳排放交易与绿电交易规模。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开展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全力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扎实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动绿色水经济蓬勃发展。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政策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创新。


海南

推进“双碳”工作。做强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深化滨海蓝碳及渔业碳汇应用研究,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海南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标准,开展碳标签试点。持续建设碳普惠应用场景。推动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示范项目建设。深化赤田水库和松涛水库流域生态补偿,创新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


广西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开展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做大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装机比重。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文化旅游特色乡(镇)村创建。大力推动EOD项目落地。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高颜值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高价值的“金山银山”!


山西

积极稳妥做好“双碳”工作。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持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工作。实行企业碳排放监管核算。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低碳零碳园区。扎实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和碳达峰试点建设。全面实施节约战略。


四川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开展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深化国家低碳城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降碳三年攻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持续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零碳供应链等绿色低碳试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西南区域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电动四川”行动,拓展“四川造”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推进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和省级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开展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重庆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推动低碳数字能源试点示范,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鼓励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云南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好碳汇资源调查评估、核算和产品开发。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试点示范。创建6个零碳园区。推动绿电溯源和绿证核发全覆盖,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加快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以竹代塑”产业。

企业是市场运营的核心,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绿色发展是未来各领域竞争的主要门槛,绿色低碳发展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碳链科技建议企业应尽快做好产品碳足迹管理,增强自身低碳竞争力。

Carbon Chain Technology

湖北碳链科技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引领企业实现碳中和等相关目标。我们聚焦低碳发展行业,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为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碳中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22 - 湖北碳链科技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8968号-1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